创新是发展的动能。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我们要高度强调创新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的决定性关键性作用,把创新放在发展的第一位,转变思维方式、更新工作方法、冲破体制藩篱,促进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
以观念创新开拓发展思路。党的二十大提出了系列新要求新部署,面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等众多交汇叠加的历史机遇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短板不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动力与压力并存。要勇挑时代重担、完成历史使命,就必须要从内因、主观、自身着手,打破和去除各种与新时代新征程中新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思想观念。观念创新重在解放思想。我们要打破思想僵化、摒弃路径依赖、拓宽发展眼界,跳出自设的藩篱,用发展的眼光分析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摒弃“等、靠、要”的思想,坚持说干就干、马上就办,主动谋划和发现支撑未来经济增长的新增长点,做好地方在全国、全省、同类城市中的横向比较分析,办好各项服务市场主体的大事小事,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把每项本职工作抓细抓实抓好。
以方法创新提升发展效率。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导我们要坚持系统观念,把握事物发展规律,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提供科学思想方法。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发展效益,方式方法很重要。要改进过去浮于表面、流于形式、舍本求末、轻重倒置的工作方法,纲举目张、执本末从地抓好经济发展工作。方法创新重在学习实践。向书本学习、向群众学习、向先进学习、在基层实践,既要走出去“看”,更要沉下去“干”,切实增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技能本领。要坚持统筹兼顾的方法,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清单化、表格化、具体化、条目化推动工作落实,深入践行“一线工作法”,真研究问题、研究真问题,解决基层和市场主体发展难题。
以机制创新增添发展动能。经济发展充满的韧性,来自经济本身蕴含的巨大发展潜力,以及通过体制机制创新,不断扩大的经济发展潜力。体制机制的改革与创新能从根本上提振信心、调动积极性、激发发展活力。我们在大胆试错、敢于人先的同时,更要强化落实,注重实效。光说不练、纸上谈兵、坐而论道的方式尤为不可取。尤其是经济领域的体制机制改革举措,往往时效性很强,慢人一步就有可能步步慢,错失良机、丧失优势。因此要注重把握机制创新的科学性、严谨性和适用性,充分掌握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找出现有制度问题的关键和根源,结合实际、严格论证,从而推动改革措施有力有序有效施行。
(作者系四川省委党校第31期中青2班学员,李静现任绵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缪建忠现任四川省创新驱动发展中心主任)